在讲这个观点时我依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前提,也就是说,没有哪一个组织能把所有成员的工作心态都统一,因为更多的决定工作心态的因素还是来自于个人因素,其次才是环境因素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每个人的工作心态都存在着基础心态和随着环境而调整变化的情况,或因环境优秀而提升,或因环境恶劣而下降。
我在谈话中把那些打工赚钱、缺乏职业热爱和混日子等情况叫做低品质工作心态,并以此为据提出两种健康的有品质的工作心态。
其一,用学习心态来工作。
这种工作心态聚焦为两个字来解释——成长。成长是每一个人基于心底的向善本质,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人性基础。所以,在组织管理中若领导者认识到这点,以及能从这点出发,给所有组织成员都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和平台,这就属于有效管理,也属于人性化管理。或者说,在外因的保证下,通过管理激发和激励了个人的学习意识后,才能使一个组织走向团队化成长的健康态。
用学习心态来工作必然成长,因为这样的心态之下,环顾周围的人和事,都有能给自己提取成长的正能量,每天的工作中只要用心的发现和学习,都会做到“天天向上”。特别是幼儿园教师,在看似很程序很常规的工作下,其实更多的却是非常规事件的处理。这里就有别于工厂车间的机械化过程,因为每天都有太多的新鲜事情发生,并在解决和处理中发展自己,让自身得到成长和品味着成长的快乐。
反之,如果我们把从学校学习中的基础看作资本,则在实际工作中必将遭遇的是本领恐慌,同时导致了在工作中无法体验成长的快乐。因此,我们可以定论,在工作中缺乏学习心态的老师是不快乐的,是混日子的,也是难过的。
其二,用生活的态度来工作。
一个人应该有两个家,一个是属于自己的小家,一个是在工作中一起建设的大家。有家就有归属,有家才有生活,有生活才充实。并且,我们之所以能建设这样一种工作心态,前提也是两个字——热爱。
幼儿园老师们在这点上具备得天独厚的的条件,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们每天接触的都是可爱天真的孩子,孩子们会毫无保留的把快乐送给我们。这点在其它行业中几乎都很难找到,特别是在一些关系复杂的政界和商界,谁能像在幼儿园一样享受简单。
所以,我在管理学校和幼儿园中提出了家文化概念,希望我们的管理者用心用情用善,给我们的老师们创建一种和谐如家的环境,让老师们在工作中享有家一样的幸福感,把生活和工作叠加在一起,提升工作品质。
我归结了这两种工作心态:
学习心态下的老师呈现的状态和结果是积极和发展,生活心态下的老师获得的是幸福和快乐。同时,还要注意一个问题,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讲,园领导的心态和管理方式,也是决定老师们工作心态的重要因素。如果园领导不顾老师的个人成长,只看重自己的官本位,不懂如何营建家环境,甚至搞小团体,亲疏有别,虚伪行事,那么,老师们的工作心态必将遭受破坏,工作的质量也必然受到心态的影响,这是园所管理的大忌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