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今,在强大的应试壁垒下,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,课堂的情感问题尤为突出。于是,中国教师报的李炳亭先生与褚清源先生便在杜郎口经验下,力推高效课堂。其实,高效课堂并非只是解决了一个课堂效率的问题,而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,以学生自学、教师导学为教学模式,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无以伦比的学习动力,并由此达到自然而生的优异成绩。这里的关键便是构建了一种课堂情感态度,其向度便是积极、和谐、向上的集体态度。
在高效课堂中,集体态度是什么?是合作,是愉悦的合作。这是社会对现代教育思想的需求,也是教育与社会发展共振的问题。所以,我们从高效课堂中看到全体学生参与过程中获取的那份激动,便可以对比和检讨传统课堂中情感方向的问题。
曾经听过一节记忆犹新的老教师语文课。但这是一节很传统的课堂,不可否认是灌输,是很成功的灌输模式,学生与听课者都无不折服教师的口才表达和教学技术。如果从考试为基本目的和任务来看,这节课是肯定的;如果从课堂情感来看,学生已在“被接受”中“习惯已久”,并被这位优秀教师“征服已久”,所以,情感也似乎是属于积极状态。但我以为,从新课程思想来考量,这节课的情感方向只能说是“积极向下”的,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和撬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。
在高效课堂中,学生个体的态度是什么?是愉快,是受到尊重之后和有地位之后的愉快。曾有人半玩笑说这是“翻身做主”的愉快,或许这样的表述也不为过。但最恰当的比喻是“自己嚼的馍香”,这是自学者的体验之谈。
然而高效课堂的点睛之处是教师的导学和评价。这是课堂对构建学生个体学习态度的关键,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,是课堂凝聚的教学效果提升的表现。或许说我们更看重的还是在这样呈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课堂中,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把控,使学生通过学习爱学习,通过学习会学习。也可以肯定地说,教师在课堂中把学生教的喜欢学习了,这就是课堂情感方向标的指向。
在高效课堂中,教师的态度是什么?是享受,是对教育工作的高品质的享受。当然,我们并不否认在曾经的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就没有享受,但若从教育的使命感和现代感来看,高效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意识的唤醒,犹如对生命的礼赞那样让人感动和欣赏,那种欣赏之后的升华绝非以往的课堂可比,所以,这属于高品质的享受。
当然,对于那些把教学当做任务来看的教师,把“分数唯一”看做享受的教师,在课堂中是无法追寻到如此的享乐教学,因为任务是有压力的,分数是期待之后的事,而过程是艰苦的。反之,在高效课堂把握极好的情况下,过程与结果的统一,会给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以“精神松绑”,让教师与学生一同享受着教与学的快乐。这便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和应该追求的情感方向。
快乐教育与高效课堂说法不一,但价值取向是相同的。前者是从教育教学思想和态度出发,后者是从课堂教学技术出发,前者或许是在小学阶段提出并以相应的制度落实,后者是在考试压力极大的中学最适合。但二者是殊途同归,都是立足于现代教育思想,培养学习情愫与能力结构均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。
(本文编辑在《解码学校教育》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