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应邀到某大学演讲。
大礼堂里挤满了人。只见陶先生夹着一个皮包,不慌不忙地走上了讲台。
还没讲话,他就从皮包里抓出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。
台下听众一时目瞪口呆,不知道陶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只见陶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,放在讲台上。接着,陶先生用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,鸡只叫不吃。于是,他掰开鸡的嘴巴,把米粒硬塞进去,鸡挣扎着仍不吃。陶先生摇了摇头,轻轻地松开手,把鸡放在桌上,后退了几步。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,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,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。
这时,陶先生说话了:“各位,你们都看到了吧。你强逼着鸡吃米,或者把米硬塞进它嘴里,它都不吃。但是换一种方式,让它自由自在,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。”陶先生向会场扫视了一周,突然加重语气语:“我认为,教育就跟喂鸡一样,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,把知识硬灌给他,他是不情愿学的;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,过不了多久,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。但是,如果让学生自主地学习,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,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!”
陶先生讲完,把公鸡装进皮包,向大家鞠了一躬,说:“我的话完了。”便退场。
听众一时还没反应过来,但一会儿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很多人边鼓掌,边喊:“好!陶先生讲得好,讲得好!”
评论